当下,“公考”热依旧连续,其中“事情稳定、旱涝保收、铁饭碗”是重要原因。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,古代公务员端的多是“瓷饭碗”。以明朝为例,朱元璋对违法乱纪的官员严惩不贷,先是借户部侍郎郭桓案和空印案杀掉官员数万人;然后又捏词丞相胡惟庸、上将蓝玉谋反案,大开杀戒12年,受株连被杀的各级官员4万余人,至于那些被关进牢狱、辞退、开除的更是不可胜数。
据不完全统计,朱元璋时期,全国有七成公务员因种种原因脱离岗位。其时有的官员,在早晨上班时要跟家里举行离别仪式,说今天走了就纷歧定能回来;熬过一天回抵家里,长舒一口吻又对妻子说一句:“哎哟,今天总算又活了一天,明儿再说吧。”官员如此“朝不保夕”,连平头黎民还不如,其时的公务员端的饭碗,只怕连瓷饭碗还不如。明朝万历元年(1573年),张居正推行《考成法》,据此措施,万历三年,查出“未完成年度目的任务”的抚按官员54人。
其中凤阳巡抚王宗沐、巡按张更化,广东巡按张守约,浙江巡按肖廪,因未完成事件数量太多而被停俸三月。万历四年,山东有19名、河南有12名地市级官员,因征赋不足九成受到降级和免职处分。
张居正当政期间,按《考成法》裁革的冗员约占仕宦总数的3/10。不仅巡抚、抚按的饭碗随时可能被端,连首辅的饭碗有时也朝不保夕。崇祯在任17年,撤免50个内阁大学士,杀死或逼其自杀的督师或总督,除袁崇焕外另有10人。
西汉时,丞相的任期也不长,平均4年多;东汉时,“三公”的平均任期不到两年半。说古代公务员是瓷饭碗,重要的还不是指“通过念书考试或其他途径”成为朝廷命官的这个群体,因为此群体数量在古代实在太少。一般来说,在古代纳入国家行政体例、由国家供养、俗称“吃皇粮”的官员最多到八、九品,到县上顶多到县令下属的捕头(类似现在的公安局长)就没了,再往下的公务员,朝廷是不管的。换句话说,占到古代公务员队伍90%以上、在各级政府机关上班、为“公众”服务的师爷、衙役等下层人员,端的更是比朝廷任命的命官还易碎的瓷饭碗。
古代“师爷”和“衙役”等下层公务员的待遇,和现在的下层公务员的国家保障体制完全差别,他们既不占国家体例,又没有国家财政每月拨付的人为,他们的吃穿用度全靠聘用他们的官员给予,有钱的大方的多给一点,没钱的吝啬的少给一点,没个准头,全国各地的师爷、衙役拿的人为千差万别。这些下层公务员的出路,或许就三条:要么告退,要么被开除,要么干一辈子,而且禁绝到场科举,永远不能提升。对体现欠好的,县令说辞就辞,少少说明原因,因为那时对下层公务员的治理无章可循。
这些下层公务员的社会职位如何呢?元朝时有人分十等之说,所谓一官二吏,三僧四道,五医六工,七匠八娼,九儒十丐,官员之下即是这皂隶,比演员、儒生还体面些。师爷、衙役们的人为水平咋样呢?晚明条记中纪录,宛平县衙门里的皂隶每年可领取“工食银”三两六钱,而书吏可领12两,下层公务员人为待遇之低,由此可见一斑。
说古代公务员端的是“瓷饭碗”,还体现在退休后无生活保障。纵然是吃皇粮的父母官,脱离政界后,也会马上成为“无任何特权、无退休人为、无医疗保险,还要腾退公房”,简称“三无一退”人员,至于那些下层公务员就更不必说了。有趣,有料,有深度泉源|《百家讲坛》杂志。
本文来源:bob综合体育官网登录-www.z-bam.com
Copyright © 2001-2022 www.z-bam.com. bob综合体育官网登录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38005775号-6